周德銘:自我領導力教育,引孩子找到天賦

周德銘,今年八月一日剛從新北市保長國小轉任新北市復興國小校長,從小過動坐不住、歷經學習挫折的經驗,讓他和學生更靠近。在保長國小引入自我領導力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是自己的領導者,帶領學校轉型,也開始被注意。

新北市復興國小校長周德銘(右),他這樣介紹自己「我叫周德銘,我希望我『周』邊的每個孩子都『得名』。」他在保長國小與合作夥伴沛德國際執行長柯沛寧(左,著深藍衣)透過自我領導力教育,讓小孩拋棄拳頭,成為自己的主人。曾千倚攝

新北市復興國小校長周德銘(右),他這樣介紹自己「我叫周德銘,我希望我『周』邊的每個孩子都『得名』。」他在保長國小與合作夥伴沛德國際執行長柯沛寧(左,著深藍衣)透過自我領導力教育,讓小孩拋棄拳頭,成為自己的主人。曾千倚攝

「我叫周德銘,我希望我『周』邊的每個孩子都『得名』。」周德銘,今年八月一日剛從新北市保長國小轉任新北市復興國小校長,搭配這個名字,他似乎天生就很適合當校長。從小過動坐不住、歷經學習挫折的經驗,讓他和學生很靠近。過去六年他在保長國小引入自我領導力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是自己的領導者,帶領學校轉型,也開始被注意。

打造亞洲第一的自我領導力小學

保長國小今年三月,通過一百四十四個指標,成為全亞洲第一所「自我領導力教育」的公立燈塔學校,自我領導力教育,目前全球五十六個國家三千多所學校導入,以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七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為根基的教學系統。在台灣是由沛德國際以社會企業的模式協助導入學校。保長國小是第一批導入的學校之一。

二○一一年周德銘是初任校長,被派到保長國小,「第一天來保長時,我開車來回三次,都找不到學校,後來才看到鐵工廠柱子上寫的『保長國小』,」原來校園隱蔽在貨櫃車和大卡車高速往來的快速道路中彎進去的空間。位在汐止與五堵中間,保長國小既沒有都市學校的優勢,又達不到偏遠學校標準,保長不但校門口容易讓人錯過,就連資源也是。

六年前,學校危樓重建,學生曾在隔壁的營區上課,硬體改建後,「一磚一瓦校舍成形後,開始有了一個家和基地的感覺,沒有藉口說沒有好環境教孩子了。」

「因為自己跌倒過,又能再爬起來,知道這種堅持是最難。所以,我很喜歡讀激勵的書籍,讓自己可以激勵自己。」二○一四年一月,當他第一次遇見柯維七個習慣的研習,他知道,這應該是學生需要的。

「學校人數愈來愈少、家長忙於工作、學生從學習中逃走⋯⋯」當年一起參加自我領導力課程的老師李凱莉還記得那時的驚喜:「這就是我們學校的狀況啊!找到方法了,學校有翻轉機會了!」

三年前保長國小決定導入自我領導力課程,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合作的夥伴沛德國際可以提供資源也會幫忙找到費用贊助,但是最在乎的是學校是不是真心要投入。一月初參加研習結束,第一個任務就是一月二十一日,全校教職員包括校工和廚工都必須參加寒假三天的課程。「我們有一群老師都來自中南部,他們必須返鄉,我得在很短的時間內說服所有老師。那時,想到要踏進老師教室去談這件事,真的好像業務員去談生意那樣讓人卻步⋯⋯」。

後來讓周德銘感動的是,全校二十二位老師有二十一位都全程參與,一起展開了學校改變的歷程。

「他應該是我看過最用功的校長,我們每一次辦師培,只要他有空就會來,在台灣,他應該已經上過七次課程了!他身體力行就是那個非常渴望求知和更新的態度。」沛德國際執行長柯沛寧觀察。

三年時間的累積,七個習慣標語和圖像在校園隨處可見,但是也已經融入教師和教學溝通的文化。

低年級的導師李凱莉分享,以前學校有表演活動,自己會覺得低年級小孩什麼都不懂,老師得要負責主導。所以,總會先想好大方向,比方說挑好三首歌曲然後讓學生選。但是,領導力文化進來以後,自己改變了方式,會先和學生溝通:表演的目標是什麼,然後問他們想要怎麼做?可以達到這樣的目標。後來,學生說想做疊杯表演。因為這是學生想到的,他們會自己去練習,「因為他們自己想要,就會激發動力,不用我追著跑,反而輕鬆了!」

在學生的成長中,看到過去的自己

周德銘小學時也曾是個學習成就低落,總是用拳頭解決問題的孩子。就讀於大學的附屬實驗小學,同學幾乎都是教授的小孩,但是自己的父親是大學的工友。「下課後,去找爸爸,都會看到爸爸是那個倒茶水給同學爸爸的人。」下課同學們在補英文和音樂,但是自己會幫爸爸洗廁所、擦黑板,從小早熟知道父母工作辛苦。

但是因為在學校成績也表現不佳,所以老師們也因此對周德銘有刻板印象。

▲ 周德銘的父親(左)是大學的工友,當其它同學們下課後在補英文和音樂,周德銘(右)會幫爸爸洗廁所、擦黑板,從小早熟知道父母工作辛苦。周德銘提供

一直到現在周德銘都記得,有一次音樂課彈鋼琴比賽,因為自己看不懂五線譜,有一位同學上台需要翻譜,老師問誰要幫忙?周德銘就舉手上台。結果老師說:「你,下去!你看得懂譜嗎?」

「我討厭上學,這是我的童年,」周德銘說。也因此當了老師以後,立志絕對不在公開場合傷害孩子。

今年剛畢業升上國中的沈家暉也是引入自我領導力課程後,找到方法,被改變的其中一個孩子。

「以前我很暴躁,都是用拳頭解決事情,」沈家暉記得。「那時候,學校的主任是懷孕的女老師,所以,只要我聽到不對勁,就會立刻衝出校長室,抱住他(沈家暉),」周德銘說。

沈家暉說:「我不喜歡我這種個性,但是只要和別人吵架我就會受不了,想要『弄』他為自己討公道。」每一次發生衝突後,校長會把他帶進校長室告訴他「我還是很喜歡你,但不喜歡暴怒的你」,請他喝舒跑,安撫和討論,雖然他也向校長道歉,但是一直沒有根本解決問題。

▲ 沈家暉(右)在自我領導力的課程訓練下,學習不用拳頭解決問題,遇到衝突時也會先停一下思考。曾千倚攝

直到全校都導入了自我領導力教育,沈家暉在老師引導下,發現其實有比拳頭更好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現在沈家暉遇到衝突時,學會先停一下思考,打出去會造成什麼後果?會被處罰、爸媽會擔心、別人爸媽還會來學校……「那我忍一下、讓一下沒有關係。」

他也開始體悟,過去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等於讓自己一直從同學的情緒帳戶裡提款,不但提光光,最後帳戶還是負的。「和同學吵架是領錢,領錢很容易但是存錢很難。」

轉到新的學校,大家都在問周德銘是不是還會把自我領導力課程帶到新學校?「我要看學生需要什麼?而不是因為我很熟悉領導力課程就要用這一套,」周德銘提醒自己回到初衷,幫著每一個孩子「得名」,用最適合的方法。

延伸閱讀

陳雅慧 陳雅慧

陳雅慧

《親子天下》總編輯

《親子天下》總編輯。 從小喜歡聽故事,當記者可以一直聽到精彩的故事,也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覺得非常的幸福。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